神弦歌十一首·其六·青溪小姑曲
佚名〔魏晋〕
开门白水,侧近桥梁。
小姑所居,独处无郎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打开青溪庙的门,便是一溪清水;庙的近旁,紧靠着一座小桥。
小姑在青溪庙中独居,没有爱人,更没有成婚。
注释
青溪:水名,在今南京市,发源于钟山。
小姑:即青溪水神。相传为汉秣陵尉蒋子文的第三个妹妹。后人为蒋子文在钟山立庙,以小姑配祀,故称钟山为蒋山。
赏析
前两句写青溪小姑庙的环境:庙门前面,是一溪清水;庙的近旁,紧靠着一座小桥。然而,正是这看似平淡无奇的景致,在民歌作者的细腻描绘下,赋予了青溪小姑别样的风采与神韵。那“白水”不仅描绘出溪水的清澈透明,更映射出小姑清纯无瑕的品格、清丽秀美的容颜,以及如水般温柔的性格。这种白描手法虽朴素至极,却饱含着深远的象征意义。与此同时,《神弦歌·白石郎曲》中对白石神的描绘,以“积石如玉”的意象来展现其风采,同样体现了水乡人民对白皙与晶莹清秀之美的崇尚。
紧接着的“侧近桥梁”,不仅描述了神庙的地理位置,更蕴含着深刻的意味。桥梁作为交通的要道,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,而与之相邻的青溪小姑庙却
创作背景
《青溪小姑曲》是《神弦歌十八首》之一。《神弦歌》属清商曲辞,是南朝民间娱神的祀歌,性质类似《楚辞·九歌》,其中颇有神灵相悦或人神恋爱的内容。据《晋书·夏统传》,当时祭神,多用“有国色,善歌舞”的女巫,神弦歌可能就是由女巫来唱的。青溪,水名,源出建业(今南京市)钟山。青溪小姑,即青溪水神。相传汉末秣陵尉蒋子文战死,被吴孙权封为中都侯,立庙钟山,遂为钟山神。其第三妹亦投水死,为青溪神,这首祀歌就是为她而作的。
简析
这首小诗才四句,语言也极为朴素,内中却有一个水乡环境,一个起人遐想的少女形象,有一股淡淡的哀伤流动着:有景、有情、有人(人化的神)。这一切都包括在区区十六字中,古代民歌手的高度凝炼的创作技巧,实在令人赞叹。 诗中所描绘的青溪小姑形象及其居处环境,带有明显的江南水乡色彩,让人一读之后就浮现出清流、溪桥、古庙的画面。而青溪小姑形象所显示的那种孤寂的美,对后代诗人又有明显的影响,其中最显著的当推李商隐。从“神女生涯原是梦,小姑居处本无郎”,“青溪白石不相望”的诗句中,从“白石岩扉碧藓滋,上清沦谪得归迟。一春梦雨常飘瓦,尽日灵风不满旗”的圣女祠环境气氛描写中,都或隐或显可以看到《青溪小姑曲》的影子
赠羊长史·并序
陶渊明〔魏晋〕
左军羊长史,衔使秦川,作此与之。
愚生三季后,慨然念黄虞。
得知千载上,正赖古人书。
圣贤留余迹,事事在中都。
岂忘游心目?关河不可逾。
九域甫已一,逝将理舟舆。
闻君当先迈,负疴不获俱。
路若经商山,为我少踌躇。
多谢绮与甪,精爽今何如?
紫芝谁复采?深谷久应芜。
驷马无贳患,贫贱有交娱。
清谣结心曲,人乖运见疏。
拥怀累代下,言尽意不舒。
有会而作
陶渊明〔魏晋〕
旧谷既没,新谷未登,颇为老农,而值年灾,日月尚悠,为患未已。登岁之功,既不可希,朝夕所资,烟火裁通。旬日已来,始念饥乏,岁云夕矣,慨然永怀,今我不述,后生何闻哉!
弱年逢家乏,老至更长饥。
菽麦实所羡,孰敢慕甘肥。
惄如亚九饭,当暑厌寒衣。
岁月将欲暮,如何辛苦悲。
常善粥者心,深念蒙袂非。
嗟来何足吝,徒没空自遗。
斯滥岂攸志,固穷夙所归。
馁也已矣夫,在昔余多师。
短歌行
陆机〔魏晋〕
置酒高堂,悲歌临觞。
人寿几何,逝如朝霜。
时无重至,华不再扬。(扬 一作:阳)
苹以春晖,兰以秋芳。
来日苦短,去日苦长。
今我不乐,蟋蟀在房。
乐以会兴,悲以别章。
岂曰无感,忧为子忘。
我酒既旨,我肴既臧。
短歌可咏,长夜无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