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中守岁
白居易〔唐代〕
守岁尊无酒,思乡泪满巾。
始知为客苦,不及在家贫。
畏老偏惊节,防愁预恶春。
故园今夜里,应念未归人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客居他乡之人,在除夕之夜里面对无酒的酒杯,思念家乡不禁泪湿衣襟。
如今为了生计在异乡漂泊吃尽苦头。但想想,还不如在家里与家人在一起快乐的守着清贫。
异乡的年老人最怕愁苦,可偏偏又遇着团圆的除夕之夜。害怕愁来,却又偏偏是寒冷的春节。
想想今夜团圆的家人,他们一定在想着远方未归去的我。
注释
守岁:又称守岁火、照岁等,其由来已久,中国汉族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,俗名“熬年”。
畏:怕。
节:这里指除夕。
预:预先;事先。
简析
《客中守岁(在柳家庄)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诗的首联说守岁之夜无酒可饮,思乡之泪湿透衣襟;颔联通过对比,表达了诗人身为异乡客的苦涩;颈联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恐惧与忧虑;尾联以想象故乡亲人思念自己的情景作结,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。整首诗语言质朴、情感深挚,通过守岁这一特定场景,细腻地刻画出诗人身处异乡、思念家乡的复杂心境,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。
白居易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《卖炭翁》《琵琶行》等。 2989篇诗文 1874条名句
咸阳城东楼
许浑〔唐代〕
一上高城万里愁,蒹葭杨柳似汀洲。
溪云初起日沉阁,山雨欲来风满楼。
鸟下绿芜秦苑夕,蝉鸣黄叶汉宫秋。
行人莫问当年事,故国东来渭水流。
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
高适〔唐代〕
胡人吹笛戍楼间,楼上萧条海月闲。(海月 一作:明月)
借问落梅凡几曲,从风一夜满关山。(版本一)
雪净胡天牧马还,月明羌笛戍楼间。
借问梅花何处落,风吹一夜满关山。(版本二)
江汉
杜甫〔唐代〕
江汉思归客,乾坤一腐儒。
片云天共远,永夜月同孤。
落日心犹壮,秋风病欲苏。
古来存老马,不必取长途。